过去40年,美国是低增长、低通胀、低利率,而中国是高增长、高通胀、高利率。这里说的是大部分人的情况,美国的大部分人都过得不怎么好,但是美国的富人的日子过得更好。同样,中国的底层老百姓日子过得好,富人过得更好了。记住一点,富人致富靠杠杆,穷人致富才靠劳动力,但其实吧,靠劳动力是无法致富的。
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,一个故事告诉你答案。
1982年到2002年阶段
1982年,美国搞了金融自由化:给居民部门加杠杆。那么,只要一降息、放水,富人就靠借贷致富。
一旦底层居民的薪资收入不增长,那么中央银行的双目标制(抗通胀和保就业)就将失效。央行唯一能做的就是降息,经济不行,就降息,那么每次经济不好的时候,你就降息,你降息我就借贷更多的便宜的钱去买更多的美国资产,从而获得致富。
如果你身边有朋友40年前,比如,1982年,把深圳的房子卖了,移民到美国,如果当时他无法立即进入美国中上等阶层,而是靠生孩子、做低等劳动力在美国底层一点点往上爬,那么他一定是后悔的。当时,大部分人去美国开餐馆,过了几十年,发现在美国赚的钱,还买不回当时他移民前卖掉的房子。
这里的逻辑是,美国的底层居民(大多数居民)保持的是最低的生存权利,他的收入是不增长的。1982年,每年平均薪资增速是3%,薪资差是1%,那么3-1 = 2%,这2%正好是美国平均通胀。他们的薪资增长,扣掉通胀,是不涨的。但是,全球化可以保证美国底层居民,薪资不增长的情况下,小日子依然能够过得很好。“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,补偿了美国底层居民” —— 索罗斯《炼金术》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的廉价产品,间接提高了美国底层居民的消费力。比如,一台电脑5000块,中国庞大的产能,使得一台电脑降价到1000块。那么,中国赚到钱了,拿钱又去买了美国的国债。美国的国债,用于打仗、底层的教育、医疗和养老。
2002年到2018年阶段
2002年,小布什要广大底层居民“做美国梦” —— 手上要持有投资房、股票、金融资产。于是,底层居民发现富人不靠劳动致富,而是靠金融加杠杆致富。大家都纷纷开始了“炒房意识”。之前,底层居民是没有炒房意识的。
这帮穷人的薪资不增长,但是投身于“美国梦”之中(借贷),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。2008年,次贷危机发生,经济崩盘。
崩掉了以后,美国居民部门一直在去杠杆、一直在还债,经历了15年。这15年,美国西海岸的富人,加了最大的杠杆,创造了200年以来最低的资金利率年代,也创造了200年以来最大的资产泡沫。
老百姓的小日子过得不好,于是转化为“特朗普的选票”。2016年,特朗普上台,给美国底层民众,要么加薪、要么给补偿,要么搞民粹。
2018年后时期
美国出现了一个问题:底层通胀,顶层通缩。
底层通胀,因为银行的利息高,底层的薪资在增长。所以,美国底层的居民是过得很开心的。
顶层通缩,你们要知道,出现虚拟货币的目的,就是让庞大的顶流资金冲进虚拟资产市场,而非粮食、石油这些实物资产市场。如果之前庞大的资金冲进这些实物市场,那么一旦价格失控,我们离战争就不远了。于是,美国搞了虚拟资产。通过这种方法,消灭了顶层的财富。让“新钱”收割“老钱”。
比如,硅谷银行的倒闭,硅谷银行开户必须25万美金起步。它并没有伤害到底层民众。这段时间,富人过得并不好。
金融市场的本质就是杠杆。你创造了一万块钱的社会价值,但是金融市场给你200倍、500倍的估值,你的财富效应一下子就赶超了别人几百年的努力和收益。当利率水平过低的时候,金融市场会推动估值的杠杆极高,在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科技、创新,所以科技必将迎来一场高估值的泡沫。
泡沫都是从一级市场开始的。比如当时在美国有个PPT融资,说用卡车拉集装箱,集装箱里面现烤pizza,然后到你家门口的时候做好,用无人机快递到你家院子里。这样你就能0接触的,吃到最新鲜的pizza。融资多少钱?15亿美金起。—— 一级市场泡沫的特征就是:狗都能融到钱。一级市场出现这种情况,二级市场的泡沫就不远了。
40年过去了,全球化结束了,现在是逆全球化时代,刚刚开始。
那么,现在你卖掉深圳的房子,去美国买房地产,这样行不行呢?按照国家的解释,我是不建议的。但是,你们自己想一想,现在到底行不行?世界是在变动的,40年全球化结束的结果是什么。
技术的进步,只有转化为全民的生产力进步,才能拉动所有人。仅靠深圳的科创,就那么一小撮,也无法拉动整个国家。中国现在是地通胀、低增长、低利率。中国企业只要无法“走出去”,市场份额无法做大,中国内部的企业会内卷得稀里糊涂。
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,贸易战开打的本质,就是“逆全球化”,欧美就是想把我们从全球化的贸易中踢出去。中国总在说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中美的贸易根深蒂固,无法切割。实际上,你想想,结婚50年都能离婚,现在世界上,有谁离不开谁?离开是必然的,这是新一轮的周期。无非就是两个问题:1. 如何重构的问题;2. 重构的过程中,代价的问题。
中国过去几十年,我们的产业链是给全世界做配套产能的。一旦中国没法走出去,单凭我们国内一个国家的居民部门的消费力,是无法消耗产能的。而且,我们居民部门本身还有一个问题,当代的年轻人,90后、95后,他们的消费是在“缩”的,他们是在减少消费升级的、他们是在躺平的。
未来,中国的奢侈品,永远是爱马仕。在过去几十年中,我们有一个新的名词叫“轻奢”,这个名词很快会消失。真正的奢侈品,他们永远是为顶层服务的,但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力,随着通缩、随着中产阶级的去杠杆,会不断降低。他们就不再需要Gucci、LV这些,或者是中国其它的一些中产阶级奢侈品。我们会进入一个典型的“低欲望社会”。
全球都在搜刮现金类资产、具有现金性质的资产,高股息类的公司、且不受经济低迷影响的公司,巴菲特已经教过大家,最好的公司就是“刚需的公司”。你要思考:
- 经济好也好、经济差也好,我这是刚需。
- 经济好也好、经济差也好,我都能涨价。
- 经济好也好、经济差也好,我都能赚钱。
- 经济好也好、经济差也好,我都能给股东分钱。
比如,手机的话费、Pacer US Cash Cows 100 ETF (COWZ)
一家公司,经济好也好、经济差也好,我能够在少花钱的同时,还能赚更多的钱,赚了钱还跟股东们分钱。这才是好公司。高估值破裂以后,要思考如何能削减资本支出,还能抬高自由现金流,给股东分红, 比如 XOM。
未来怎么投资呢?
其实,过去40年,100块钱里面,只有40块钱是真正的价值回报,60块钱是来自低利率、加杠杆所带来的回报。所以,学巴菲特其实是不对的,我们应该卖房子,投马云、马化腾。
相反,未来的20年,我们应该抄巴菲特作业。巴菲特去日本见了五大商社社长。日本商社,就像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,只是他们是家族拥有的。巴菲特去日本,他就干了一件事:我发现你们是现金奶牛,要么我把你买下来,然后我给我分钱;要么,你给我分钱,我不干涉你。日本最后答应了这个要求。结果呢?巴菲特买了这些日本的高股息资产,他又发行了无抵押担保的日元债券。等于是他借了低利息的日本人的钱,套了高股息的日本的资产。什么叫流氓?这就叫流氓。这就叫“收割”。